360全景摄影“视界”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全通运营 > 360全景 发布日期:2016-02-16 17:03:39 浏览:

360全景摄影“视界”

随着科技的发展,360全景技术不断被各大行业应用。而且,以其独特的视觉样式和传播媒介创造出新的影像世界。360全景摄影作为新兴的摄影艺术门类,以其独特的语体特点和规律,在摄影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开展理论研究,以科学的理论促进和引领全景摄影的繁荣和健康发展。那么,360全景摄影又有什么特别呢?下面,在深圳网站建设公司做全景摄影师的小编为大家讲解一番吧。

一、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全景摄影或宽幅摄影

360全景摄影是指水平视角360度、垂直视角180度,对空间场景进行捕获和重现的全景摄影。作为全景表现空间场景的尝试和努力,在摄影出现之前人类就一直没有停止过。我国北宋时期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等就是试图全景表现空间景物的绘画作品。在西方,全景绘画始于18世纪,到19世纪中叶盛极一时。这些全景绘画作品幅面大,在专门的圆柱形展览馆里向人们展示。随着照相技术的出现和不断成熟,摄影逐渐成为表现全景空间场景的主要方式和手段。在胶片摄影时代,由于受制于影像介质、生成、制作、展示、传播等方面的技术水平,人们只能将多张照片简单拼接为水平视角360度的全景图片,即使用价格昂贵的专业全景相机拍摄的照片,也没有供以动态展示的介质和媒介。所以,直到上世纪90年代以后,360全景摄影才得以兴起并风行世界。

1、全视角

与非360全景摄影相比,360全景摄影的水平视角不仅达到了四面八方的全覆盖,而且还囊括了上下180度的所有景物,目之所遇,无不尽览,天地上下,尽收眼底。人们在欣赏过程中,可以任意变换视角,从大特写到超广角,或远或近,或大或小,或左或右,或俯或仰。

 

2、交互性

与静态的二维平面照片不同,全景摄影借助于电脑和互联网技术,能够让人们置身于仿真的3D环境之中,通过软件和键盘、鼠标的操控,可以动态地欣赏全景的全部或某一部分的细节。对全景作品中的影像能够实时控制其展示方式。

 

3、多媒体性

全景摄影本身就是多媒体艺术的产物。人们不仅可以欣赏单个场景的全景,通过热点或热区链接,还可以在多个不同场景间自由切换和选择。

 

4、自主倾向性

这里所言的自主倾向性是指人们在欣赏全景摄影作品过程中,对作品意象的审美感知和主题领悟具有自主性和倾向选择性特点。由于全景摄影是对空间多元性场景的整体性呈现,不能像非全景摄影那样从中进行选择和剪裁,很难表达出一个明确的、单一的主题。因此,在通常情况下,全景摄影是一种无主题摄影——当然也可以看作是多主题摄影。在对全景作品的欣赏过程中,人们可以自主选择和放大全景中任何一部分影像或细节进行倾向性的审美和认知。因此,人们对全景作品意象的感受和对主题的领悟常常也是不确定的,既会随着全景中景物的变换以及远近、角度的变化而变化,也会受情绪、态度、兴趣等倾向性因素的影响而改变。

 

5、信息增益性

非全景摄影再现的内容是全景空间中影像信息的一部分,主题是明确的,信息量也是确定的,欣赏过程中不会发生信息的增益或衰减。全景摄影则能最大限度地将全景空间中的影像信息真实的、最大化的捕获和重现出来,比普通的二维平面照片具有更高的信息完整性和可信度。

二、全景摄影是一种特殊的摄影创作活动

从使用器材、摄影技术、取景构图、光线应用、影像生成到制作发布等都与非全景摄影有着明显的不同。正是这些特殊性,构成了全景摄影自身独有的语体规律。

 

1、 透视节点的一致性

节点是指相机镜头的光学中心。穿过这一中心的光线,无论来自哪个方向都不会发生折射。就是说,由若干透镜组成的镜头中必定有一个中心,摄影时通过这一点的光线在成像平面上不会产生折射从而改变方向。因而当镜头围绕这一点转动时,从近处到远处的被摄物体也不会发生位移。

 

2、技术手段的有限性

全景摄影由于是对整个空间的无缝覆盖,从器材到摄影方法技巧的使用都有着很大的局限性。

非全景摄影在镜头使用上有着广阔的选择空间,可以根据题材需要和创作表现的需要选用不同的镜头。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摄影师的创意水平和艺术表现能力。而全景摄影在这方面就没有多少可以选择的余地。尽管理论上任何镜头都能够进行全景摄影,但前期拍摄的照片必须经过后期的拼接处理,尽可能拍摄最少的片数而又足以保证后期接片的需要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因此,使用鱼眼镜头是全景摄影的首选。使用鱼眼镜头,一般6-8张甚至更少就能完成一幅全景照片的拍摄,而如果使用焦距50毫米的镜头则需要拍摄上百张照片才能拼接成全景图片。而且,拼接的照片数量越多,拼接的质量也就越难以控制和保证。

全景摄影,由于使用鱼眼镜头,在非全景摄影中常用的各种滤镜在全景摄影中都无法使用。鱼眼镜头构造特殊,其前镜片呈抛物状向镜头前部凸出,摄影师常用的偏振镜、中灰密度滤镜、中灰渐变滤镜以及其他效果滤镜和创意滤镜都无法在鱼眼镜头上安装使用。

 

3、取景构图的整体性

排除与包容是非全景摄影与全景摄影在取景构图上的最显著区别,摄影人常说的一句话是:绘画是加法,摄影是减法。在非全景摄影中,摄影师在取景构图过程中要通过减法思维尽可能减少和排除取景框中影响主题表现的元素,尽可能让画面简洁明了。而360全景摄影的场景是一个周延的360度整体,从天空到地面,场景中的景物大小杂陈,妍媸并存,相机机位一旦确定,构图也就随之确定,摄影师无可选择,只能包容。

 

4、主体呈现的多元性

当摄影师面对眼前——四周的一切时,首先会努力寻找和确定主体,有时会如愿以偿,有时让摄影师却四顾茫然,找不到或难以确定哪一部分景物作为作为全景的主体。全景摄影将是群山万木皆入画,哪个是应该表现的主体?面对街区楼群,可能感觉四周环绕的建筑都是需要表现的主体。由于距镜头等半径的圆周上所有的景物都是同比例的呈现,摄影师所精心确定的主体在最后的作品中也可能会被淹没其中。

 

5、多种选择的折衷性

全景摄影是在多样性中寻求统一,在多种动态因素之中建立平衡,折衷和妥协贯穿全景摄影以及后期制作的整个过程。全景摄影就更为复杂。在晴好天气下,户外全景摄影环拍的四面和天地上下明暗程度各不相同,反差极大,只能在多个不同亮度的部分中寻求平衡,在多个测光数据中作出折衷性选择,让强光区的曝光不至于太过,阴影区的景物也不至于曝光太欠。总之,全景摄影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都必须从整体的、全局的角度出发。

6、表现范围的高动态性

任何场景和情况下,全景摄影所面对的都是空间场景的全动态范围,这一特点也决定了全景摄影的高动态范围性。在晴朗的天气下进行户外摄影,场景的动态范围会非常之高,从亮度最强的太阳到场景的最暗部分光比会达到100 000 000:1甚至更高。意味着,如果要使场景中最亮和最暗的区域都获得准确的曝光,其动态将达到相当于27档以上的光圈范围。

 

7、创作过程的复杂性

全景摄影创作的环节多,过程长,工作量大而且复杂。全景摄影则要经过前、中、后期三个阶段才能完成创作过程。前期的拍摄必须做到高水平策划,充分发挥摄影器材的功能,以高水平的摄影技术拍摄出高质量的全景照片。中期接片和修补天、地,必须精益求精,天衣无缝,不出现任何瑕疵。整片的调整和润饰应达到影调分明,色彩真实,图像清晰,能够充分表现全景摄影的创作意图和较高的艺术水平。后期的全景漫游作品制作,应充分发挥所用软件的功能,根据全景作品的内容和特点,恰当设定漫游全景作品的起幅画面、最大和最小视角等。如有需要,精心选择插入的音乐、文字、图片等文件,使之与漫游作品相得益彰。如果是多场景漫游全景,则应该根据表现的需要设计专门的皮肤、漫游地图等,精心确定每一个热点、热区和各个场景间的链接路线,使整个漫游全景作品浑然一体,美不胜收。

 

360全景摄影的实践来看,根据全景摄影的方法和表现效果的不同,可以将全景摄影简要地分为:

球形全景。就是把四面八方和天地上下的全景空间设想为一个空心圆球,将相机置于空心球体内的某一点上,环拍前后左右并拍摄上下天地。这样拍摄的多片经过后期拼接,就成为360×180度的全景图片。经过专门软件的处理,制作成为动态漫游的全景作品,人们就可以借助于电脑、网络、手机等新传播媒体,全视角、全方位欣赏全景空间景物中的任何一个部分和角落,上下左右,可远可近,可大可小,任由人们自主浏览观赏。

筒形全景。就是把周边空间设想为一个圆筒,将相机置于筒内中心,四周环拍多片然后拼接而成。这样的全景图片水平视角为360度,但上下达不到180度。输出的平面图片,可以粘贴在圆筒的内壁上,人们站在其中四周浏览。在电脑上,生成的视频文件可以前后左右任意拖动观看,但不能俯视地和仰观天。

 

以上几点就是小编在深圳网站建设公司做全景摄影师时,对于360全景摄影的一点看法个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吧。

分类最新文章:
您可能还对这些文章感兴趣:

全通网络 关闭
在线客服:
点击咨询
渠道合作:
点击咨询
咨询电话:
136 9161 2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