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e洗车濒临倒闭谈谈那些“伪需求”
这些年随着科技经济的不断发展,o2o行业的发展也是非常蓬勃的。o2o行业不断深入人们的衣食住行,洗车o2o就是一个非常红火的行业。自从有了洗车o2o后,人多人基本都不去店里洗车了。因为上门服务对许多人来说的确是很方便的。但是觉得这个行业的竞争太过积累了,一个小区内就有四五家同类型的洗车o2o店铺。而且为了争抢用户,采用了多种优惠方式。用户的确享受非常丰厚的红利。然而,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没有几家店铺生存得下去。因为,很多时候连本都赚不会来。
最近,关于e洗车CEO离职,濒临倒闭的消息四起,之前还有其他平台也停业,主要是由于模式不清晰、同质化严重、资金链断裂等原因。
这波倒掉的汽车后市场O2O项目,大多是去年风生水起,拿到很多天使、风投的热门项目,时间转瞬即逝,如今这一波还没有找到方向的,就直接出局了。
今年初,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2014中国汽车后市场连锁经营研究报告》称中国汽车后市场规模已达6000亿元。
从趋势上看,这是块不错的蛋糕,只是盯上的人多了,但是选择切入的点有不是真正的痛点。
何谓真正的痛点呢?为何说是“伪需求”?
伪需求就不是用户真正的需求,那么你做出的产品就没有切中用户痛点。
比如洗车这件事情,没有上门O2O时,我夏天洗车也不是很频繁,为什么?天气变化太快,下雨了怎么办,偶尔发现一洗车就下雨。
之前我家附近有个洗车一条街,这条街上都是夫妻店,每家生意还不错,遇到下雨天,就直接休息了。有些正式的洗车店,基本和维修保养都在一起,洗车只是相对其他业务高频一点。
一个十多元的客单价的产品,再加上用户消费大概1个月一次的项目,是不是很难活下去。
而且现在O2O项目很多不靠业务本身赚钱,都希望看到后边的增值,比如汽车金融,这方面是很多汽车后市场O2O融资时都会提到的。
其实有句话说得好,假的永远真不了。
伪需求就不是用户迫切要做的,比如说滴滴出行,它是伪需求,还是用户的真正需求呢?
从用户痛点看,方便快速的找到就近车辆,这点上就产生了很多运营方法。也就成了真正需求。
在切入汽车后市场O2O的企业中,都希望以洗车作为爆品介入,但是就e洗车来讲,从洗车行为到保养行为转化率5-6%之间,这方面的原因也很容易理解,保养的工作目前大都在4S店中,一个移动互联网项目,很难面面俱到,即使都涉及了,其转化行为过低,也容易走向死亡。
场景化是让需求真正发挥价值的武器,从汽车后市场O2O一窝蜂,到各种上门按摩、美甲等O2O拥挤不堪。
未来,如果没有了上门服务,你还会下楼吗?你还会自己去传统店铺消费吗?